五月飛雪 “無限殘紅著地飛,溪頭煙樹翠相圍。楊花獨得東風意,相逐晴空去不歸。”這首王安石的《暮春》形象的描繪了晚春的尊容,雖是殘紅,卻有另一番的美境。而這美境之中獨得意的楊花在此要特地的敘論一下。 楊花又名楊絮,亦有指柳絮,此詩欲指哪個就不去深究了。 如今的楊絮想必是無人不曉、無人不知了,若以前是獨得東風意,當下應該是不用東風也得意吧。楊樹果實將要成熟,果開裂楊絮掙脫了束縛四處飛揚,而徐州位于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自然逃不脫這北方的特色。楊樹和柳樹都是北方比較常見的綠化樹種,3月末至5月柳絮和楊絮紛沓而至,隨風漫天飛舞,如雪花般看上去很美,有稱贊詩意的,但更多的是吐槽惱人的。 漫天的楊絮任性的飛舞著,像寒冬里的皚皚白雪,不可一世,唯我獨尊。這可害苦了在這白雪飄飛下的地球統治者們,可以解決一切的人類朋友們,不僅為自己蒙上了面紗,家里的愛車也配上了可愛的面罩,這看似毫無殺傷力的飛絮,此刻卻讓所有生物唯恐避之不及。 再來看看徐州的楊絮,由于前些天的陰雨蒙蒙,躲在角落里的楊絮在這太陽剛剛升起時就迫不及待地跳躍到人們的視野中。我們這樣的上班一族在這樣的天氣里可謂飽受騷擾,這樣的楊絮猶蓮一樣可遠觀不可褻玩焉。面部接觸可引起皮膚過敏,嚴重的還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調皮的楊絮無縫不入,汽車發動機不做好防范措施就在它面前歇菜了;若這楊絮集中一起了,一點的星火便可成燎原之勢。此刻大抵再想不到這飛絮的一點美意了。 飛絮漫天飄飛的場景記憶中是近些年才有的,這漫天飄飛的楊絮是哪里飛來的呢。楊樹主要種植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而徐州這邊的大肆種植大概是于九十年代,兒時記憶中的楊樹只有公共場合的一些種植。而到了九十年代,不少的個人群體開始在自留田中種植楊樹,楊樹因其生命力強,易成活,成長速度快,養護成本低且具有釋氧固碳、降溫增濕等等優勢被大肆培育種植。另人們沒有想到的是,在這一籮筐的優點背后,楊絮這一個缺點竟然可以造成這么大的影響。 楊樹產楊絮實乃是一再正常不過的生理現象,此特征也并非楊樹變異或進化所致,可為什么最初的楊絮卻沒有給大家帶來今天的這一系列困擾呢。答案想必各有己見。 楊樹的大肆或者是過度種植導致今天的滿天楊絮,不禁想起孔老夫子的中庸之道,中庸——積極而不激進、執著而不偏執,是一種折中調和的思想,調和與均衡無論在人類社會還是自然界都是不可或缺的。 這小小的楊絮只是自然界的小脾氣,再看南極冰川的融化、馬爾代夫的逐年消逝,還有一次接一次的全球性疾病,等等的“麻煩”不是“自找的”嗎?! 據《本草綱目》記載,楊絮具有清熱解毒,益肝明目等功效,可見在這楊絮騷擾人們的同時也并無沒有任何優點的。愿我們的新一代科技人才早日探索出楊絮的出路,還楊絮一個清譽,還我們一個五月晴空。
——張婉莉 2016年4月28日
|